Canalys预计从2024年上半年起支援AI功能的型号将大幅增加,到了2024年Q4,AI PC的出货量将增加至2000万台,占届时全球PC份额的25%以上。行业乐观预估2024与2025年,PC/NB出货量将迎来连续两年的中个位增长。
机构预估全球个人电脑(PC)和笔记本电脑(NB)今年的市场规模收窄,相对于疫情期间2021年最高峰的3.4亿台,少掉30%的市场规模。同时,今年PC/NB的出货量较去年衰退14%,今年将仅剩下2.4亿台。
但根据此前市调机构IDC和Gartner发布的PC Q3的出货量行情来看,相关降幅收窄至个位数,同时HP等厂商已开始正增长。预估今年Q4,PC/NB出货量将较去年同期增长9%,并扭转过去连续8个季度的衰退窘境。行业乐观预估2024与2025年,PC/NB出货量将迎来连续两年的中个位增长。
据搜芯易Q4半导体货期报告评估,由于人工智能(AI)产品的需求和使用不断增加,半导体订单仍有望在Q3至Q4恢复。也就是说,从整体行业来看,到 2023 年底,大多数过剩库存将减少到足以让不少制造商开始重新订购的程度。
从PC/NB库存情况来看,自去年以来,PC/NB市场经历了剧烈的库存调整,按近期台积电、Intel、以及一些PC品牌厂家的最新预估来看,库存调整已久的PC行业终于迎来复苏迹象,渠道端库存水位已回归正常。自今年Q4起,PC需求将出现回温的早期迹象。
AMD和微软近期发布了Q3业绩,其中PC业务表现优异,两家都强调了AI PC是未来数年PC市场的关键转折点。
华硕共同执行长胡书宾对此也发表了相似的观点,虽然2023年PC市场衰退15%,不过2024年将迎来换机潮,加之微软Windows系统更新,以及AI PC带来的正向因素驱动,明年PC市场将维持正向的发展。
胡书宾认为,市场对AI PC的接受度还需要时间,目前各业者对AI PC定义尚未有共识,因此仍要观察硬软件未来的发展。胡书宾预估,2024年AI PC渗透率约为个位数百分比,至于2025年是否有机会达到双位数百分比,则要看2024年AI PC的使用体验以及技术成熟度。
市调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AI PC出货量已超过500万台,伴随Intel主导的x86架构开始增强其AI功能,预计从2024年上半年起支援AI功能的型号将大幅增加,到了2024年Q4,AI PC的出货量将增加至2000万台,占届时全球PC份额的25%以上。
Canalys预估AI PC的出货量渗透率将从2023年全年的10%提高至2024年、2025年、2026年的19%、37%和53%。尽管目前产业界对于AI PC的硬件架构尚未确认,但并不阻碍AI PC长期发展的潜力。
AI应用逐渐百花齐放,加之高通、Intel、AMD等大厂均宣布准备进军AI PC,这也支撑了市场对明后年PC迎来数位经济后的新一波换机潮寄予厚望。
据PC品牌厂商而言,目前对AI PC的设计规划将围绕具备AI与机器学习能力,能够执行各种智能应用与工作,从而改善使用者的生产力与娱乐体验,强化使用者的协作与沟通效率,并达到提升工作品质的目的。
对供应商而言,Intel已经宣布AI PC的加速计划,将于今年12月推出与神经网路处理器(NPU)相容的行动版Meteor Lake CPU,届时将能够在PC/NB上运行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,不用连上网、进入云端数据中心来获取AI运算能力。
苹果正在积极整合神经引擎于自家的M系列处理器内;高通也推出了专为设备端AI运算设计的X Elite平台,使用者无需连网即能在PC/NB上通过语音助理做文件摘要、提问等生成式AI功能。
AI PC除了带动商用市场的换机热潮与升级需求外,更值得关注的是AI PC将提升相关零部件规格的升级,其中包含高速传输芯片、传输介面连接器、存储、散热模组等。
在AI PC的带动下,具有充电、数据、影音传输的高速传输芯片也将按需升级,如Thunderbolt 3将升级至Thunderbolt 4/5、USB 3升级至USB 4;同时传输介面也需由PCIe 3.0升级至PCIe 4.0/5.0。据Intel即将推出的新一代NB平台Meteor Lake,DRAM也将由DDR4升级至DDR5,所需搭配的散热模组也可能由传统的散热管升级至散热板解决方案。
近期,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于发文表示,受益于企业客户对AI服务器高于预期的需求,服务器大厂戴尔(Dell)已要求为产能瓶颈的AI服务器零部件(如机壳、主板SMT等)大幅扩产约200%,以满足企业客户未来需求。
而AI服务器的出货量又能推动传统服务器需求,因此预估2024年,Dell的AI服务器出货量有望显著增至2.5-3万台或以上。Dell整体服务器出货在明年有望受益于AI服务器强劲需求恢复而显著增长约15%,将明显高于产业同比约3-5%的平均增长率。
信息及配图主要来源:工商时报,郭明錤
版权归属:作者/译者/原载
声明: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